聚碳酸酯熔融缩聚装置,非光气法工艺(年产10万吨级中试)突破剧毒工艺桎梏:森朗仪器装备光学级PC合成反应装置——非光气法熔融缩聚的科研与工程新标杆,以绿色化学重塑聚碳酸酯未来,赋能实验室创新与产业升级。非光气法工艺的颠覆性价值传统聚碳酸酯(PC)合成依赖剧毒光气,存在安全风险高、副产盐酸腐蚀设备、含氯杂质影响产品光学性能等痛点。森朗装备光学级PC合成反应装置,基于酯交换熔融缩聚法(非光气法)工艺,以碳酸二苯酯(DPC)与双酚A为原料,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催化合成高纯度聚碳酸酯,实现三大突破:安全革命:彻底替代光气,杜绝剧毒气体泄漏风险,操作安全性提升90%以上;零含氯副产物:反应过程无盐酸生成,避免设备腐蚀及氯残留导致的材料黄变问题,产品透光率>99%;原子经济性:闭环工艺副产物仅为甲醇,可循环用于DPC合成,原料利用率达92%。科研启示:中科院成都公司验证,非光气法DPC合成中苯酚转化率≥46%、DPC选择性≥98%,产品纯度达光学级PC标准(≥99.5%)为实验室开发高性能树脂提供新路径。
聚碳酸酯熔融缩聚装置核心技术:精准赋能科研与中试转化,针对非光气法工艺中高温高真空控制难、催化剂活性维持难、副产物脱除难三大挑战,森朗装备集成全自主系统,实现工艺的精准复现与强化:全流程智能控制体系,耐高压反应釜群组:定制金属复合反应釜(耐压5MPa),配备变频搅拌系统,满足酯交换-缩聚两阶段反应需求(-70℃至380℃宽温域);真空协同系统:毫巴级高真空模块,确保低聚物高效脱挥,分子量分布PDI≤2.28;阶梯式热能优化:利用酯交换放热(ΔH=-58kJ/mol)为缩聚供能,能耗降低30%。
专有催化剂工程平台,装置兼容固载化碱性催化剂(如甲醇钠、卤化锂),支持原位活化与循环使用,重复10次活性无衰减,解决非均相催化分离难题。从实验室到产业:驱动绿色化工转型升级,森朗装置覆盖基础研究-工艺包开发-万吨级放大全链条需求,直击行业痛点:科研价值:支持超低温硝化、连续管式反应等复杂体系,助力开发新型催化剂或共聚单体(如硅氧烷改性PC);产业衔接:配套薄膜蒸发器(蒸发面积5㎡)、螺旋干燥机(200kg/h),副产甲醇可直返DPC工段,形成闭环生产;政策导向:非光气法被列入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》重点鼓励技术,森朗装置为企业布局绿色PC产能提供核心装备支撑。行业里程碑:我国万吨级DPC装置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(中科院成都公司牵头),森朗用户可同步接入产业生态,抢占绿色PC市场先机。

聚碳酸酯熔融缩聚装置,定制化服务:提供0.5L-3000L反应釜、连续管式反应器(DN1-DN150)、微通道工艺开发模块,满足克级探索至吨级验证;全周期支持: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科技园研发基地联合运维,输出工艺包设计、DCS控制策略、三废处理方案;如陕煤非光气法TDI装置获“国际先进水平”鉴定,森朗技术将持续引领PC绿色合成革新。迈向零光气时代,从一台森朗装置开始,森朗装备以十年非光气工艺装备积淀,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安全、精密、可工业化的PC合成解决方案。诚邀合作开发新一代光学级聚碳酸酯,共同提交中国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全球答卷。